中国创业者,成功者众多,但真正能称得上是“创业教父”的,季琦的名字不能不提。
创业者若论按资排辈,季琦绝对是教父级别的。
在中国酒店行业里,季琦的名字就是品牌背书,只要是他的创业项目,总能吸引全世界的风投,因为他几乎没有一个项目让投资人失望。
他创业十余年,已经是三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——携程、如家、汉庭(现“华住集团”)的缔造者,而且三家企业均市值已达百亿以上。
在嘲笑中长大的穷小子逆袭创业
1966年,季琦出生在当时江苏如东一个贫穷的村子里,他祖上三代都是庄稼人,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。
小时候,当村子里其他小孩在逮鱼摸虾、上树抓鸟的时候,他在田里插秧、挑粪,经常被别的小孩嫌弃,不愿意靠近他。
因为家境贫寒,他的父母希望能够改变这样的现状,每天就起早贪黑,白天种地,一大早就把庄稼收割拿到集市上换钱供他读书。
那时候,读书是唯一的出路,他们希望家里能够蹦出个大学生,扬眉吐气。
在这样的压力下,季琦非常争气,他一边帮家里干活,一边刻苦读书,每次考试都雷打不动稳定在全校前三。1985年,顺利被上海交大工程力学系录取。
到了上海,他发现这个让他朝思暮想的大都市并不友好。那时候,村里的孩子想要考上大学难如登天,他的乡下口音自然遭到了同学们的嘲讽,他们瞧不起季琦这个从农村来的不会说上海话的穷小子。
季琦很生气,他憋足了劲努力学了一年上海话发现自己还是融入不了他们的圈子,他干脆泡在了图书馆拼命读书。
当他读到一些名人的创业故事时,深受感动,这些功成名就的大人物们,很多都出身贫寒,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。
他认识到,自己再生气也没有用,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,终有一日他要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后悔。
季琦并没有被同学的打击吓到,他知耻而后勇,努力学习,有时间就去图书馆博览群书,汲取各种文化知识。
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,季琦拼命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,在闲暇时间,做起了兼职,既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,还存了一小笔钱。
四年下来,他读了哲学、历史、文学、传记等近400本书,楞是把自己从一个理工男变成了柔肠寸断的诗人。
大学四年后,他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,还不能解恨,于是继续在机械工程系就读机器人专业的研究生。
研究生毕业后,他在上海找了一份工作,因为从小培养的吃苦耐劳的精神,他工作中事事争先,任劳任怨,两年就当上了公司的二把手。
1994年,有了一定积蓄的季琦辞掉工作到美国掘金,但现实总是残酷的,彼时的美国互联网蓬勃发展,季琦的硕士文凭根本没有用武之地,为了谋生,他放低了姿态在餐馆刷盘子洗碗。
苦捱了一年后,他还是决定回国。得益于他在美国增长的互联网见识,他接到了央企的邀请加盟电话,不仅当上了华东区总经理,还拿到了10万元启动资金。
他就用这10万元,在40平米的办公室里,和5个业务员做起了智能大楼业务,短短两年为公司赚了近30倍的利润。
当时恰逢创业浪潮席卷而来,他果断辞职创业,业务扩展到了综合布线、系统集成,再到软件开发,甚至还跟甲骨文等国际大公司合作。
创办携程、如家、汉庭,3家均上市公司
1998年3月,因为合作关系,他第一次见到了甲骨文中国区咨询总监,总监的名字叫梁建章。在梁建章的引荐下,他结识了同为上海交大校友的沈南鹏、范敏。
四人经常一起聊天喝酒,侃天侃地。有一次聊到了旅游经历,聊到了机票难订。
创业经验丰富的季琦,就在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,得益于他在美国的互联网见识,很快他就萌发了一个主意,把订票服务搬到网上,把出行时间、地点、票价、余票数量都公布出来。
四人都是行动派,一拍即合就决定创办一个旅游网站。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后,他们决定针对散客做一个面向大众提供旅游服务的综合信息网站。
但创业起步从来都不是容易的。刚开始他们只是在网上卖机票,但互联网机票还没有形成规模,他们卖不过专业的机票代理公司。